鉅大LARGE | 點擊量:793次 | 2020年07月09日
日韓電池公司 電動汽車的“罪魁禍首”?
幾乎所有反對電動汽車的人都說,正因為鋰離子電池價格高昂,才使得他們無法廣泛推廣和使用,日前人們似乎找到了買不起電動汽車的罪魁禍首,目前,韓國三星、日本索尼、韓國LG、日本松下均被指控價格操控,美國人認為正是因為它們而使電動汽車的發展蒙受了損失。
據美國autoevolution網站消息,日前美國報刊揭露,大部分鋰離子電池生產商被控操作價格,三星、索尼、LG、松下等電子巨頭被指控參與價格操縱。
人們總是私下懷疑,鋰離子電池生產商人為追逐最大利潤抬高電池價格。可懷疑對象似乎包含了大部分鋰離子生產商。據美國《新澤西州法學期刊》,韓國三星、日本索尼、韓國LG、日本松下均被指控價格操控,被卷入10余件集體訴訟中。
上述公司控制了大部分鋰離子電池生產。既然它們控制范圍那么大,那肯定能決定價格走向。這不一定直接影響電動汽車價格(EV)。我們但之所以把這些公司列出來,是因為它們使電動汽車的發展蒙受了損失。
幾乎所有反對電動汽車的人都稱,正因為鋰離子電池價格高昂,才使得他們無法廣泛推廣和使用,而生產量與電動汽車匹敵的傳統動力汽車的技術價格雖高卻已長期存在。我們希望這件事得到解決,讓電池價格隨價格規律走,這樣電動汽車才能最終贏得最廣大車友的青睞。
上一篇:德美在高性能電池領域競爭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