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2292次 | 2020年07月30日
深度解析鈷行業未來供需格局
鈷需求持續大幅上升的動力是什么?
動力鋰電池材料中對鈷的需求是未來鈷需求爆發式上升的關鍵因素。動力鋰電池材料重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隨著各大車企加速新能源車的布局,新能源車產銷量有望進一步超預期上升,帶動動力鋰電池材料對鈷的需求上升。
3C電池行業中,單體電池含鈷量的提升受限于產量的下降,預計總體維持一個穩定上升的態勢,盡管沒有爆發式上升點,但基礎體量大,仍是鈷需求上升不容忽視的點。
其他行業無明顯上升點,維持穩定趨勢。通過測算,2020年全球精煉鈷需求將從2017年的9.6萬噸達到13.4萬噸。電池材料對鈷的需求從4.7萬噸達到8萬噸,其中,動力鋰電池對鈷的需求從8700噸上升至3.3萬噸,3C電池對鈷的需求從3.8萬噸上升至4.7萬噸。
我國鈷消費結構中以電池材料為主
我國鈷消費結構中,電池材料占比77%。根據安泰科數據,2017年上半年我國鈷消費量約2.5萬噸,同比新增13.6%,其中電池材料(鈷鹽領域消費)消費量約為2.33萬噸,同比新增22%,鈷市場庫存快速消耗,從2016年供給過剩向2017年供應緊缺切換。
2010-2016年全球精煉鈷需求由約6.10萬噸升至9.50萬噸,CAGR約7.72%;2010-2016年我國精煉鈷需求則由2.10萬噸大幅升至4.45萬噸,CAGR約16.21%,已占全球需求總量近48%。
未來需求增量重要來源于新能源汽車
國家“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要實現新能源汽車年產銷200萬輛以上,累計產銷超過500萬輛,整體技術水平保持與國際同步,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關鍵零部件公司。
截至2017年十一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為63.9萬輛,全年有望超預期生產。若達到規劃預期,未來4年每年平均要新增約37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年復合增速高達40%。這一行業格局的變化帶動了鈷需求的快速提升。
目前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客車和專用車的動力鋰電池均轉向使用三元動力鋰電池新材料。國內目前僅有小部分仍使用磷酸鐵鋰,在未來會被三元材料所替代。在三元電池材料中,新增鎳的含量可以提高電池的比容性,提升能量密度。因此制造商商在考慮未來電動汽車續航能力時,逐步轉向使用含鎳量更高的三元材料。目前,我國三元材料仍以333和523型號為主,部分大廠商已經開始布局622和811型號。
3C領域鈷需求穩定上升
3C重要是指手機電池、筆記本電池、移動電源等消費類電池,這類電池重要是以LCO、NCM體系為主導,能量密度從120-250Wh/Kg,循環壽命要求不高,從300次到1000次要求不等。3C電池一般使用鈷酸鋰或三元材料作為電池正極,使用的鈷酸鋰離子電池占據了大部分鈷需求。生產一臺智能手機大概要8克的精煉鈷。
隨著蘋果等主流廠商的采取的雙電芯容量電池的持續推廣,未來手機等3C類產品的單位電容量提升是長期趨勢,這將新增鈷酸鋰消費。另外筆記本的需求也在持續的新增。目前全球電子產品龍頭廠商三星、蘋果等已經和剛果(金)礦商簽訂采購金屬鈷協議,搶占鈷資源市場。因此,我們判斷未來3C領域對鈷的需求有穩定上升的持續性。預計2020年,3C領域的鈷需求達到4.7萬噸。
三元材料高鎳低鈷化對需求的影響?
市場對三元材料高鎳低鈷化可能對鈷的需求造成削弱有種種猜測。但我們研究的結果顯示在該趨勢下,鈷的需求仍然保持高速的上升。
在三元動力鋰電池材料中,鈷的存在至關重要,其影響到整個動力鋰電池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在考慮續航性的同時,安全性是電池和汽車行業不容忽視的問題。在對三元材料的高鎳低鈷的轉換上,還要一個較長的周期來進行全方面的支持。預計到2020年,國內三元材料會逐步由523型號轉換為622型號;到2025年,才會逐步轉向811型號。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的上升速度能遠遠抵消單量新能源汽車對鈷需求的下降。通過測算,預計2020年,全球動力汽車產量可達500萬輛,其中我國電動汽車年產量可達到240萬輛。
在測算這部分鈷需求中,重要通過汽車產量測算,進而測算配備電池容量所需三元材料,最終估算出全球新能源汽車對鈷消耗的需求量。在國家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的大環境下,對汽車產量測算采用樂觀假設,同時假設2020年之前,不會出臺相關政策限制三元電池在新能源車上的應用。
假設2017年國內三元材料333型號占比67.5%,523型號26%;到2020年,523型號占比37.5%,622型號占比27.5%,811型號占比12%。2017年國外三元材料523型號占比20%,NCA型號占比35%;到2020年,622型號占比15%,811型號占比17.5%,NCA型號占比42.5%。
通過對國內外動力鋰電池三元材料的路徑測算,預計2020年,全球動力鋰電池對鈷的需求量為3.3萬噸。在考慮高鎳低鈷化的趨勢后,2017至2020年,鈷需求的年復合上升率仍高達60%。
鈷的供應為何是短時間剛性的?
供給方面,鈷粉價格的大幅上漲對一定程度上會刺激鈷供給的新增,但由于鈷資源的稀缺性,鈷礦的伴生特性,以及鈷重要產地剛果(金)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對鈷供應的新增形成一定的約束。同時,各大礦企基本達產,目前披露未來復產、擴產計劃清晰,并無明顯超預期可能性。未來兩年新增產量來自于Katanga礦山復產和RTR項目的投產。
此外,據我們向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的專家了解,建設新的鈷礦周期較長,即使是在可研性研究做出工程評估和決策后,從設計施工到竣工驗收,一般也要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在短時間內無法追趕需求的高速上升。
鈷資源稀缺且分布不均
鈷資源分布極其不均勻。根據USGS統計口徑,2016年全球鈷礦儲量共計700萬噸金屬量,其中剛果金儲量340萬噸金屬量,占比49%;我國儲量8萬噸,占比1%。2016年全球鈷礦產量共計12.3萬噸金屬量,相較于2015年鈷礦產量12.6萬噸金屬量,有所下降,重要是由于全球鎳鈷伴生礦生產減少所致,而剛果鈷產量同比上漲4.8%。其中剛果(金)鈷礦產量6.6萬噸金屬量,占比54%;我國產量7700噸,占比6%。
資源稀缺性和分布不均導致鈷開采難度大、成本高,因此短時間內隨著需求爆發式的上升,供給難以跟上。
鈷礦未來新增產量有限
當前,全球鈷礦供應重要集中在嘉能可、洛陽鉬業(Tenke礦)、歐亞資源ENRC、俄鎳、淡水河谷、剛果國家礦業等大型礦業公司巨頭手中。僅僅世界前三大鈷礦商,僅僅是嘉能可,洛陽鉬業和歐亞資源三家公司的產量已達全球鈷產量的40%。嘉能可目前是全球最大鈷礦生產商,2016年全年共產鈷原料28300噸,占全球鈷礦總產量23%;洛陽鉬業并購的Tenke礦,2016年生產鈷金屬1.45萬噸,居世界第二;歐亞資源集團(ERG),除了擁有MukondoMountain銅鈷礦,控股的Camrose還擁有包括KolweziTailings、Africo項目和Coe項目等幾個中小銅鈷礦,目前產量約6千多噸左右,居世界第三。
目前大多數主力礦山產量基本釋放完畢,增產潛力有限,整體供應增速有限。
2018年和2019年的重要增量來自于嘉能可Katanga礦山的復產和歐亞資源RTR項目的投產。
其中,Katanga礦山2016年開始停產,造成40萬噸電解銅供給減少從而減少鈷供給;預計2018年復產、擴產新增5000噸鈷金屬量;2019年可以新增8000噸鈷金屬量。
歐亞資源的RTR項目預計2018年底投產,該項目擁有70000噸銅和14000噸鈷的年產量力;預計2019年可以新增6000噸鈷金屬量。
鈷未來三年供需缺口有多少?
關于鈷下游應用的其他領域,我們預計需求維持穩定。在需求端由新能源汽車帶動高速上升,而供給端由于伴生屬性和增量有限短時間難以滿足需求的上升。我們判斷,鈷的供需結構開始供不應求,且缺口呈現擴大之勢。2017年鈷的供需將出現不均衡,供需缺口達到550噸,未來,供需缺口將進一步拉大,2020年時供給缺口可達到11870噸,鈷價存在強烈的上漲預期,整個行業步入新的上升通道。
剛果(金)新政對供需的影響?
2018年,剛果(金)進行了礦業稅改,此次稅改重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金屬稅率改革:新礦法規定,銅和鈷等賤金屬稅率將從2%上調為3.5%。政府將有權選擇包括鈷在內的“戰略性”金屬,戰略金屬的權利金稅率將會上升至10%,雖然銅目前并未被列入,但是無疑給剛果礦業投資帶來壓力。
暴利稅:超額利潤商品新征50%的稅率。超額利潤被含義為當實現的金屬價格超過項目銀行級可研設定的金屬價格的25%。目前銅暫未征收此稅,但是考慮到銅價近兩年的快速上漲,未來存有一定的可能。
保護權失效:立法者推翻了2002年通過的保護采礦許可證持有者免于遵守10年的財政和海關制度變化的法律措施,新上調權利金稅率將施用于所有項目并立刻生效。
總的來看,包括嘉能可、洛陽鉬業、歐亞資源集團、五礦資源和艾芬豪礦業等,在剛果金運行礦山和推進項目的公司,將立刻適用于包括銅、鈷、黃金等金屬更高的礦稅,同時還有一項新引入的高達50%的所謂暴利稅。稅務負擔的提升,是否會挫傷礦產商生產的積極性要觀察。
剛果(金)作為全球第一大鈷資源國,當地政府已經通過政策變動方式來控制金屬鈷。無論是從采礦成本來看,還是從礦企面對的政策穩定性來看,稅收新政重要對供應形成擾動,利于鈷價上行。
下一篇:新能源動力鋰電池的分類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