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208次 | 2020年08月29日
談談有關電子管功放的一些誤區
為何在晶體管功放日益進步與完善的今天,電子管功放仍有它的一席之地?重要原因有:一是電子管功放有其溫暖、甜潤的音色,重播音樂時比較耐聽、不刺耳;二是由于一些商業性的過份地宣傳。以下談談有關電子管功放的一些誤區。
(1)電子管的音色溫暖、甜美
常聽見有人說,要想得到柔和、甜美的重播音色,就必須使用電子管功放。還特意把這種甜美的音色稱其為“膽味十足”。其實以上的說法并不準確。電子管功放的“甜”,最重要的原因是甜在了輸出變壓器上。所以,“膽味十足”的準確說法應該是“T味十足”(T是英文變壓器的字頭)。
為何輸出變壓器能使電子管功放的重播音色變甜、變暖,其原因重要有:
由于變壓器鐵芯的磁滯用途,導致了電子管功放的瞬態特性有所下降,使得有些細微的、爆發特性很強的、并不十分諧和的細節被吃掉了,得不到充分地反映。所以電子管功放在重播某些原本細節過于豐富而又稍欠甜美的錄音制品時,起到了甜化、美化的用途。但在播放原本就有些偏甜、偏暖的音樂制品時,就會有些發肉、發慢。
電子管功放的音色甜而暖的另一個原因,是由于輸出變壓器的頻響特性引起的。在普通的晶體管功放中,由于沒有輸出變壓器的制約,所以它們的頻響在20Hz~20kHz的范圍內,基本上可以作到平直(圖7a)。高檔的晶體管功放的頻響已可作到從直流到1MHz的范圍。
在普通電子管功放中,由于輸出變壓器自身電感、電容、材料、材質、結構等等的制約,很難把頻響曲線作平真(圖7b)。既便是高檔的電子管功放,其測試曲線平直了之后,在實際上的半功率使用中,頻響曲線的劣化相對也比較嚴重。當然,這不是說電子管功放的頻響曲線作不直,假如真的下大力氣把它作直了,其制作成本也成了天價,得不償失。況且只要有輸出變壓器存在,電子管功放的低頻端余量就做不大,永遠也達不到直流的范圍。當然,這直流的低端是否具有足夠的實際意義,將是另外一個話題。
下面僅就一個超低頻和高頻略有下降,而中低頻略有提升的電子管功放頻響曲線來分析。為何圖7b的特性會是一種甜而溫暖的特性呢?這是因為人耳在聽音時的感覺特性與習慣決定的。
當人在聽音時,在超低頻的范圍內,例如50Hz以下,尤其是在20Hz附近時(倍大提琴可以發出低至16Hz的聲音),耳朵的聽音能力逐漸減弱了,而身體的肌肉、骨骼卻明顯感受到這個頻率,然后再由大腦綜合作出判斷。這時你所感受到的低音是松馳的,是真實的,擴散的范圍很大。這就好比你在馬路邊上看到一輛緩緩起動的汽車,你既可以感受到發動機轟鳴的低沉有力,又能真正感到這個運動物體帶來的風、帶來的氣壓的變化。而這風與氣壓的變化,恰恰就是超低頻、次聲的具體體現。所以,在低頻性能優秀的大型監聽音箱里,可以重播出汽車、火車帶有壓力的呼嘯,而在小型音箱中,汽車永遠也不可能“開進”室內,就是這個道理。關于50Hz以下的低頻開始衰減、劣化之后,就造成了人體感受的部分減少了,而耳朵所聽到的東西相對多了。這時你所聽到的聲音集中了,味兒濃了,但是聲音發緊了,或者說是出現了失真,不真實了。
在頻響的高頻端,也有相類似的感受。高頻特性越好的音響系統,高音的擴散就越好、越活潑。高頻的特性不夠好,在16kHz以上就開始有所衰減,或者是勉強達到了20kHz以后就開始衰減,仍然會使重播音樂的高頻泛音減少。乍一聽起來,高音金屬打擊樂的響度似乎新增了,樂器的形體也大了。但是細節少了,聲音有些發死。
美國麥景圖廠是一個生產音頻功率放大器的老牌廠。該廠有著生產優質電子管功放的雄厚技術基礎。時至今日,該廠某幾個型號的電子管功放仍然被視為經典之作繼續生產。當該廠的研究人員把設計加工精良的輸出變壓器應用到晶體管功放中去的時候,一個奇跡發生了:這就是使用普通晶體管作放大元器件的功放,出現了甜美耐聽的音色:而且保留了晶體管功放省電、耐用、效率高的特點。
早期的某些音箱生產廠家,在本廠的音箱分頻器中,使用了鐵芯電感線圈。其原始的出發點重要是為了縮小電感線圈的體積,結果使用了之后,也出現了重播音色甜化的現象。
從大量地科學研究以及在音頻各個領域的實踐中,專業人士早已懂得了電子管功放不是甜在電子管本身上,而是甜在了輸出變壓器鐵芯上、甜在了輸出變壓器的頻響特性上這樣一個基本道理。
(2)電子管功放的效率高、功率儲備大
這是有關電子管功放的另一個誤區。
一般人認為,10W的電子管功放,可以出現30W、甚至50W晶體管功放的驅動效果。因此就有人說電子管功放的效率高。其實這是一個十分模糊的概念。
因為在評價一臺功放的驅動能力時,有兩個標準相當重要。一個是功放本身的電壓放大量,另一個是功放的功率儲備和帶負載能力。說電子管功放效率高的人,實際上是把電子管功放的電壓放大量誤認為是功放效率的一個錯誤觀點。因為在家用音響器材中,平均的使用功率,一般就是幾瓦到幾十瓦之間。當在聽音量比較平均、起伏不大的音樂時,10W的功率就可以出現相當響的音量。所以使有些人誤以為電子管功放的10W遠遠大于晶體管功放的10W。
電子管功放由于使用了輸出變壓器,在鐵芯磁滯的用途下,電子管功放的失真是軟失真,是一種不易察覺,但檢測得出的失真。所以電子管功放的功率儲備做得都比較小;也容易給人造成一種誤解。
晶體管功放由于沒有變壓器這一軟化失真的關口,因此晶體管功放在與電子管功放的失真度相同時,重播音色的劣化要明顯得多,所以晶體管功放的功率儲備相對要比電子管功放大得多,也會造成一些效率不高的假象。
其實不論是電子管功放還是晶體管功放,它們真正的效率只取決于它們自身能耗與輸出功率之比。在耗電相同的情況下,誰的輸出功率大,誰的效率就高。在這方面,往往是晶體管功放占上風。
(3)電子管功放的匹配特性好
這是有關電子管功放的又一個誤區。
有不少人在看了電子管功放的輸出端子后,就感慨地說:“電子管功放的輸出匹配分的多細呀,常有4Ω、6Ω和8Ω多組輸出端子”。其實關于這種感嘆的理解正好相反。電子管功放之所以設立多組輸出,恰恰說明只用一組輸出不能適應多種阻抗的音箱。而關于晶體管功放,則沒有這種擔憂。換句話說,用晶體管功放驅動音箱,*作起來更容易。
(4)電子管功放的繼續流行是一個音樂美學的問題。
音樂美學,是一個經常聽到又很難準確含義的東西。這是由于藝術的個性所決定的。不同的人,不同素質的人,在音樂美學上的差異是相當大的。
例如大家熟知的多明戈、帕瓦羅蒂和卡雷拉斯三大男高音,他們各自的音色、演唱特點均不相同。因此,就出現了他們各自的崇拜者。由于三個男高音都是優秀的,但他們之間的差異又相當大,所以他們代表著男高音領域中不同的美。這點永遠也不會統一。
又例如我國已故的京劇藝術大師周信芳先生的嗓子帶有一種特殊的沙啞,因此就培養出一大批他所專有的戲迷。
關于電子管功放的重播音色也是如此。雖然它過于甜了一些、暖了一些,但喜愛這種音色的大有人在。再加上電子管功放面世已久,很多中、老年人年輕時都聽慣了這種音色,幾十年后重溫這種音色,很容易使人聯想到過去,聯想到年輕的時代,具有很濃的懷舊色彩。
總之,人們在音色的取向上無可厚非。只要是好的藝術,喜愛哪門哪類都行。只不過不要把技術和藝術的概念混為一談,因為畢竟在要求最高的音響領域里,早已不使用電子管功放了.
上一篇:詳細闡述線性穩壓電源的工作原理
下一篇:高可靠性電源模塊規劃的要素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