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443次 | 2011年03月31日
蓄電池本身不會污染環境
通常,鉛酸電池的污染可發生在三個階段。
一是鉛礦的開采和冶煉環節。這主要發生在使用“土法”生產的小廠礦。如果能夠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對小廠礦限期改造或關停,是可以在技術上杜絕這部分污染的。
二是鉛酸電池的生產環節。一些大企業對制造過程的環境保護和安全做得很好,還有企業獲得了“國家環境友好企業”稱號,這說明鉛酸電池在生產環節的污染是能治理的。當然,也確實還有相當數量的鉛酸電池企業仍需要加強污染治理。解決這個環節的污染控制問題,首先要求相關部門嚴格生產許可證的發放,對污染嚴重的生產廠應限期治理,到期不達標者應由發證部門負責撤銷生產許可證。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出現了有的企業搬遷工廠而不治理污染的做法,政府應嚴格制止這種行為。
三是廢鉛酸電池的再生環節。現在鉛酸電池再生環節常用干法再生技術,其缺點是鉛的回收率不高,能耗卻不低,應該升級換代。此外,應該堅決取締手工式的鉛酸電池再生“作坊”。目前,我國已有成熟的廢舊電池再生新技術,可使電耗低于350千瓦時/噸,回收率可達98.5%,這種新技術應該加速產業化推廣,將鉛酸電池再生環節的污染降到最低。
綜上所述,當下我國鉛酸電池生產鏈中確實存在著污染問題,但這個問題不是鉛酸電池所謂的“古老”和“落后”造成的,是管理上的問題,是可以通過努力解決的。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只要認真負起責任,有效管理,就一定能夠將鉛污染的治理工作做得和歐美一樣好。因此,我們不能因噎廢食,放棄使用鉛酸電池,不再支持它的發展。
但現狀是,在我國,鉛酸電池研發得不到政府的經費支持,大量科技人員不得不轉變研究方向,大型企業只得花大錢購買國外技術設備,小企業因陋就簡以低成本參與不正當競爭而造成環境污染;再加上管理不力,形成了先進技術與落后技術生產并存的產業格局,既擾亂了市場,也敗壞了鉛酸電池的名聲。
目前,鉛酸電池技術還在繼續發展,其比功率和比能量還可繼續提高。特別是延長壽命,不僅有利于節省能量,節省材料,更有效地降低蓄電成本,又能減輕電池再生的工作量,直接減輕鉛污染。國外鉛酸電池能做到6000次循環,我們也應該向這方面努力,使一塊電池頂十塊用,讓鉛酸電池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上一篇:搶鹽不如關注鋰電池
下一篇:蘋果平板電腦鋰電池供應吃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