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52次 | 2022年01月07日
CATL動力鋰電池為什么受這些名車青睞
CATL動力鋰電池為何受這些名車青睞,新能源車銷售量呈上升狀態,發展甚好的今天也帶動了動力鋰電池的發展。說到電動汽車電池大家可能都會想到CATL,也成為業界的佼佼者了。關注最近行業的消息似乎CATL在不斷壯大發展也是十分熱鬧,和蘋果的合作,和寶馬、奔馳、大眾的合作也是驚嘆不已,為何CATL會受到這么多名車企的青睞呢?
六年時間不到,CATL的一路突飛猛進,市場估值超過840億,必定少不了推波助瀾者。改用牛頓的話"寧德的成功,是因為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寶馬扶持助攻CATL成立之初在動力鋰電池領域就是一張白紙,真正領它進門、令它名聲大噪的就是和寶馬公司的合作。2012年,華晨寶馬和CATL決定就華晨寶馬規劃中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及產品之諾1E的高壓電池項目攜手展開合作。通過這次合作,CATL成為寶馬集團在大中華地區唯一一家電池供應商。也由此成為國內首家成功進入國際車企供應商體系的動力鋰電池公司,CATL的國際市場計劃正式鋪開。
為何寶馬當時會選擇白紙相同的CATL,業界一直都充滿疑問。但每一個選擇都是有理由的,寶馬公司更不會做出錯誤的選擇。不僅如此,事實證明,寶馬公司的選擇十分正確。首先,電芯技術過硬。CATL的母公司ATL(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蘋果數碼電池的重要供應商,說明其單體電芯很穩定。其次,糧草先行。在獲得寶馬這個大伙伴之前,CATL創始人之一、其公司總裁黃世霖早已在動力鋰電池方面積累了眾多相關經驗。2004年,黃世霖參和一項粵港招標項目"汽車用動力型鋰離子電池系統的研發和產業化"并取得圓滿成功。2008年,他帶領團隊成功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動力鋰電池管理系統(BMS),并應用于公司的所有電動汽車及儲能項目。2011年底,下定決心做動力鋰電池的研發、設計和生產。并且姿態放得非常低,只要整車公司愿意合作,就給他們供應樣品、設計。
所以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羅馬非一日建成,CATL的成功也不是隨隨便便的。得到寶馬這個大客戶之后,CATL也是壓力倍增——這不僅是個大BOSS,更是CATL的第一單動力鋰電池業務,只有做好了,才能在業界立穩腳跟。所以當時寶馬供應的800多頁紙的、全德文的動力鋰電池生產標準,CATL頂住壓力,在華晨寶馬一位高級別工程師的協助下,終于生產出來華晨寶馬所要求的電池,也獲得了寶馬的認可。通過這次合作,CATL就像是經過"魔鬼訓練"一般,技術水平得到了質的提升。寶馬這個品牌本身就是最好的宣傳,這一戰打響之后,CATL正式開始在動力鋰電池領域大展身手。北汽、戴姆勒聯手加持七月五日,北汽集團和戴姆勒簽署了新的框架協議。在北京奔馳建立純電動汽車生產基地及動力鋰電池廠,引入梅賽德斯-奔馳品牌的純電動汽車產品。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雙方表示,將共同投資50億元人民幣(約合6.55億歐元),在國內建立純電動汽車生產基地及動力鋰電池廠,采用國產電芯制造動力鋰電池。CATL的機會又來了。據知情人透露,北京奔馳未來采用的國產電芯確定為CATL所生產的電芯。一旦2020年奔馳純電動汽車成功實現國產,CATL的市場占有率又將進一步擴大。大眾翩翩入場世界四大汽車生產商之一的大眾也要加入CATL"電芯爭奪戰"了。據外媒報道,大眾高爾夫電動版e-Golf將于2018年在我國投產,同時首次使用我國本土供應商——CATL的電池。其實這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我國本土電池公司及電池市場將迎來新的機遇,但筆者認為,大眾必定也會得到自己想要的,而且這也是實現汽車本土化制造最有效的方法。通過使用我國本土電池組,大眾集團首先能夠適應我國電動汽車行業標準,同時享受我國稅收補貼,最重要的是能夠在本土品牌占有率極高的我國電動汽車市場上擴大市場占有率。
所以說,沒有什么東西是白給的,只有你自己越來越強,才能掌握更多的主動權。大眾使用CATL的電池就是最好的佐證。蘋果秘密進駐除了寶馬、奔馳、大眾這些車企對CATL十分熱愛之外,全球第一大手機生產商——蘋果公司,也加入CATL戰列,秘密聯手進行一項基于保密協議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項目合作。此次聯手CATL,業界紛紛猜想蘋果造車計劃再度出山無疑。至于為何選擇CATL,還有不少人疑惑,其實人家早就是老合作伙伴了,ATL是蘋果手機電池全球最大的電池供應商。而且CATL成立不過六年之久,近幾年在全球車用電池領域的發展也是一路飆升,迅速躋身于全球車用電池產銷量前三甲,和松下、比亞迪平起平坐。據相關研究機構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CATL電動汽車電池裝機量為1312.4MWh,在國內動力鋰電池市場占有率達到20.98%,甩開比亞迪成為頭名。而比亞迪電動汽車電池裝機量為1084.9MWh,市場占有率為17.35%。
在CATL收到寶馬、奔馳、大眾、蘋果這些國際巨頭熱捧的同時,我們應該思考這三個問題:為何CATL仍是我國唯一一家進入國際車企供應商體系的動力鋰電池公司?為何它們都只選擇CATL進行合作?誰會成為CATL2.0(當然,這個2.0并不是復制,而是打造世界性我國的動力鋰電池品牌)?假如國內動力鋰電池公司將這些問題想通透了,致力于核心技術開發和技術創新,而不是一味地重視提高產量,那么未來的我國動力鋰電池公司必將不會受制于人,而是他們求著和我們合作。目前國內的動力鋰電池公司誰會是下一個進入國際車企供應商體系的CATL2.0,這個還真不好說,相信大家也不敢貿貿然推出一個對象來。
大膽的推測比亞迪,比亞迪作為我國最大的電池制造商,動力鋰電池制造技術十分雄厚,而且比亞迪也正在開展電池拆分經營業務,一旦這個計劃成功,比亞迪必然也會進入外國車企入駐我國市場的電池名單行列。但目前來說難度太大,一切的前提都是電池拆分業務獲得成功,可電池拆分經營目前還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而且使用比亞迪的電池就意味著汽車資料也必須交到比亞迪手中,想必整車車企不會愿意將自己的資料呈現給同樣造車的比亞迪,因此也新增了比亞迪進入國內外車企電池供應商體系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