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434次 | 2022年03月07日
廢舊動力鋰電池有家可回
我國動力電池回收市場非常廣闊。據業內機構統計,2020年前后,我國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萬~17萬噸。盡管動力電池回收存在阻力,隨著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政策不斷完善,產業正逐步走向規范化,這個行業必將會興起。
近年來,受益于政策、補貼,我國新能源汽車呈現快速增長,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突破100萬輛,問鼎全球,而3—5年之后將面臨嚴峻的現實——大量動力鋰電池的退役。當前不少機構和資本紛紛預測2020年的電池報廢量,從17萬噸、19萬噸、22萬噸,甚至50萬噸不等,盡管數據不一,但均說明未來動力電池報廢量的急劇暴漲。
業內預計,從廢舊動力鋰電池中回收鈷、鎳、錳、鋰、鐵和鋁等金屬所創造的回收市場規模在2018年將超過53億元,2020年將超過100億元,2023年廢舊動力鋰電池市場將達250億元。
對企業而言,動力電池回收蘊藏著巨大的商機,經過回收處理,可以為電池生產商節約原材料成本。此外,動力電池回收還與政府建設低碳經濟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密切相關。
為此,目前國內眾多的電池廠商、整車廠、回收企業均在嘗試布局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與循環回收再利用,比如邦普集團、CATL、超威集團、比亞迪、格林美等。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而縱觀當前,我國動力電池回收處理技術發展較為成熟,但管理相對落后,阻礙了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回收網絡不健全,回收網絡主要由中小回收公司組成,難以得到有效回收;回收企業規模較小,工藝水平不健全,較難保證資源回收效率;存在沒有經營許可的企業非法從事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帶來安全和環保隱患。
“問題的核心在于鋰電現有結構不適合回收、成本過高,真正要解決這些困難還需要從技術方向上進行突破,如想在末端回收方便,就需要在材料結構上重新設計。”中科院電工所儲能技術研究組組長陳永翀直言。
“在實際回收業務中,不同廠家的動力電池結構差異較大,材料體系不同,這使得回收難度增加和回收成本上漲。雖然可以利用綜合回收的方式加以處理,但這種方式難以充分回收。做好動力電池回收,還須通過建議統一的標準體系,統一動力電池標準;并加大投入提升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的基本技術。”中國鋰電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組委會秘書長于清教說。
盡管如此,在業內普遍看好的市場前景和社會責任的驅使下,企業對電池回收商業模式的探索也始終熱情不減,除比亞迪梯建立高效拆解回收工廠,梯次應用于家庭儲能和通信基站的商業模式外;沃特瑪也摸索出一套退役動力電池回收方案,即存在梯次利用價值的電池用于儲能電站和移動補電車,無法梯次利用電池進行分解材料再生,避免環境污染。
近日,動力電池標準化及回收利用三項標準發布,三項標準分別對應了動力電池的不同使用階段,覆蓋了從設計到回收利用的全過程。可以預見,動力電池退役潮到來時,在這些標準的規范下,以前簡單粗暴的回收利用狀態有望被終結,取而代之的是科學規范、安全可靠的操作方式。在動力電池整個產業鏈中,回收利用是一個薄弱環節,這個環節做好了,整個產業鏈的循環也就打通了。
上一篇:對車用動力鋰離子電池的疑慮
下一篇:鋅空氣電池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