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49次 | 2018年08月07日
新能源汽車讓消費者信服才是最關鍵的
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越來越迫近,各方面所顯現出的應對卻是五花八門,既有認準了走到黑的、也有半推半就的、更有理直氣壯排斥的,總之就是很難真正達成一致意見面對汽車市場。這其中,以國際車企所出現的低調應對最為突出,像“大眾”與“豐田”,就曾在近期已經表示,疏遠新能源車的意愿。而“通用”更是以沃藍德賠本而發出要抵制的信號。所以,處在制造前沿的車企,對新能源有如此的感受的話,可想而知新能源汽車制造存在著多大的不確定性。
可能是新能源的確是香餑餑的原因,各國政府所顯現出的熱情,又是與企業形成不小的反差。他們不但早已經規劃出未來的新能源汽車的藍圖、而且也在發展的預期上,無不給出了企業可望不可及的指標。
有這樣一個政企矛盾,盡管大家的愿望一致,但就是因為新能源車的技術道路太長遠,所以自然就會造成一面熱、一面冷的結果。而對于國內汽車來說,雖然說發展層面的政企關系和矛盾并不突出,但卻存在著技術層面的諸多問題以及消費層面對新能源車的差異化認識,所以,也就會不自覺的在諸多方面形成了與國際制造斗法的局面。其中,對國內制造業最大的考驗,莫過于怎樣應對國際企業表里不一的認識問題、如何用技術面對市場的問題,這都可以說是明擺在企業面前的新問題。
國際車商的冷熱態度背后應是戰略考量
對于國際汽車制造商來講,能夠有如此對待新能源的態度,絕不是隨隨便便可以做出的,更多的應該是有著戰略意義的考量。他們一方面不斷進行新能源技術突破與升級,而另一方面又要擺出言論上無所謂的架勢,這種頗帶障眼法實在是發展方面的棋高一招。
別的不說,就拿“豐田”對新能源的態度短短時間內就出現了180度大轉彎,著就充分可以說明,跨國車企已在市場的目的極其的明顯。所以,這就不斷在告誡國內企業,無論是他們提出的觀念、還是表明的態度以及對新能源技術的認識有怎樣的不同,我們絕不應該只看表象,更不能以為外方不重視就可以被對手所迷惑而馬放南山,如果是這樣的話,人家的如意算盤也就真正的得逞了!
另外,也需要看到,在新能源汽車技術與市場適應力的問題上,國際車企無論是在產品的市場表現力、還是相應的后續保障辦法上,均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應對市場辦法。像“通用”沃藍德的占有率、“豐田”普瑞斯的技術不斷換代等等,都已成為具有領先技術的新能源汽車。所以,這就更需要國內企業,排除新能源技術以外的干擾,將更多的心思又在發展上,這才是唯一的應對辦法。特別是在面對國際車企言論的同時,國內企業更應該用技術與創新能力來說話,這才是以不變應萬變的關鍵問題。
新能源汽車讓消費者信服才是最關鍵的
如果從過去數年里國內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影響來說,顯然是不很令業界滿意的。這其中,作為先期試點的各個城市,其銷售量不足千分之二,就已經說明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識不很遠遠不足。再加之傳統汽車的如日中天以及其價格吸引力越來越強,這就讓消費者很難選擇新能源汽車。應該說,現在的市場狀況發生了明顯的改變,不僅各地限制直接影響了購車、而且隨著新能源汽車優惠條件的越來越大,消費者重視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一定意義上的共識。所以,這就預示著新能源汽車率先在國內走紅、也并非是不可能的。
在這種情況下,國內汽車要想更好的抓住家門口的普及機會,就需要在技術提升以及把握好固有優勢的基礎上進行,這才是能夠與外方掰手腕的關鍵。像技術提升問題,眼瞅著國際企業的新技術明白在哪里,雖然這種技術仍處在驗證期間,但外方的不斷更新換代確實不爭的事實。所以,國內企業只能有盡快讓新技術不斷的升級與完善,才是決定能否得到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的關鍵。
同樣,在面對市場和消費者問題上,國內企業的固有優勢就是經營靈活以及價格占先方面,如果仍能在新能源汽車問題上保持好這樣的主動,那么自然就會使競爭得到無形提升的。把握了這些特點,國內企業在面對系能源汽車普及的新階段,就會平添許多的競爭力了。
客觀的講,在新形勢下國內汽車之所以能夠、也必須在新能源發展問題上與國際車企斗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新能源技術誰都需要從開始做起,這就自然而然的給國內新能源汽車制造,放在與國際車企一起起跑的環節上,也同樣對國內企業是很大的機遇與挑戰。所以,企業只有將更大的力度放在獨有技術的研究以及重視產品誠信對消費者的作用力方面,這才是企業應對新能源汽車的積極辦法。如果,我們車企還要寄托于政策的扶植以及不斷跟著外方技術跑的話,自然就會輸在起跑線上,這恐怕才是對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最嚴重的傷害。
上一篇:新能源汽車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