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50次 | 2018年08月24日
鋰電池技術難有突破
據《環球時報》報道從iPhone開創了全觸控手機的大幕以來,各大手機生產廠商紛紛效仿。不過,隨著手機處理器和屏幕功耗的增加,手機電池似乎并沒有跟上技術進步的腳步,仍然只能停留在以大小換容量的階段。手機如此,筆記本電腦亦然,甚至剛出現不久的平板電腦也開始面臨這種窘境。移動互聯時代,電池似乎正在成為使用者心頭“永遠的痛”和移動互聯終端發展的“絆腳石”。
鋰電池技術難有突破
諾基亞研究中心負責人亨利·特里在近期表示,之前手機的基本功能是語音和信息。近兩年來,隨著手機技術快速發展,出現了速度更快、耗電量更大的處理器以及更大更亮的屏幕,而且大量的應用都需要連接互聯網,這也需要耗費許多電量。在這一趨勢面前,手機電池的研究并沒有跟上發展步伐,由于體積有限以及考慮到安全因素,目前手機采用的鋰電池容量很難有太大的提升,手機生產商和電池生產商都在研究新的電池技術,包括利用光能、動能等。但是目前這些技術并沒有實質突破,尚不能廣泛應用。另外,智能手機電池要取得突破還要涉及很多技術,而這些技術是環環相扣的,每個技術的發展都要等待其他相關技術的發展。
現有輔助技術的尷尬
為了給手機等終端設備提供足夠的能量,廠商們絞盡腦汁,推出的辦法也是花樣翻新。比如某手機廠商在手機外殼上設計了一塊薄膜太陽能電池,如果手機電池耗盡,讓太陽曬上30分鐘,就能繼續通話。至于能用多久,官方的回答是一分鐘左右。或許這種做法真的是廠商不得已而為之,曬太陽通話的法子遠不如多帶一塊電池來得靠譜。手機廠商們也許無法解決的問題,外設廠商們總能化繁為簡:某品牌針對手機、筆記本等終端推出了“用充電電池充電”的解決辦法。將幾塊鋰電池組合起來,變成一個碩大的電池,再加上幾種主流終端的接口,就組成了一種“萬用”后備電池,手機、筆記本本身電量耗光,可以接上蓄電池繼續使用。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除了在電池上想辦法,也有廠商動起了其他主意,比如研究手機的電源管理,在產品上增加省電模式,推出電量消耗相對較小的屏幕等等。但是這些方法實際效果并不好。用戶們很少會愿意把自己的終端切換到省電模式,因為那樣會伴隨著屏幕亮度降低、某些功能無法使用等弊端,進而影響使用產品的體驗。
支撐“理想”狀態的基石
就像亨利·特里說的那樣,目前應用在手機等移動終端上的電池,其容量已經難有質的突破,只能采用“體積換容量”的策略來提高待機時間。廠商們面對這種狀況,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間內,盡量使用體積較大的電池。
為了能夠給自己的產品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幾乎所有的手機、PC廠商們都在研究怎樣能夠在不增加體積的前提下,給自己的電池帶來更多能量。盡管各個廠商研究的方向有所不同,但是有一個共識就是燃料電池將是目前鋰電池的最佳替代品。所謂燃料電池,是一種使用燃料進行化學反應產生電力的裝置,其中最常見的是以氫為燃料的燃料電池,這種電池相當于一個小型發電站,利用化學反應產生的能量給手機等終端供電。由于技術過于復雜、成本過高,在過去的幾年中,惠普、諾基亞、松下、日立、NEC等眾多廠商都曾經展示過自己的燃料電池產品,但是遲遲都無法進行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