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87次 | 2018年12月17日
PHEV市場格局生變
合資與自主品牌車企的集中發力之下,PHEV市場已經開始升溫。
銷量是最好的證明。中汽協最新數據,今年1-11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售88.6萬輛,同比增長61.3%。純電動銷量增長69.4%,PHEV增長147.7%。PHEV增速是純電車型的2倍多。
而從市場份額來看,2017年PHEV車型在新能源乘用車中的占比還不足20%。但今年1-11月其累計銷量占比已經提升至26.3%,單月銷量增幅最高接近40%??梢?,PHEV車型今年表現非常搶眼。
經整理發現,PHEV車型井噴主要有兩方面因素:
一方面,雙積分與補貼退坡雙重壓力下,車企爭相布局PHEV車型。具體來說,雙積分政策4月正式實施,車企新能源積分壓力陡增,而PHEV車型對動力提升與降低油耗等十分有效,吸引眾多車企爭相布局,以期抵消傳統燃油車高油耗。另一方面,此前補貼政策傾向于純電動車型,隨著補貼的不斷退坡,PHEV車型與純電動車型的補貼“價差”已經不再明顯。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上述背景下,不論是比亞迪、上汽榮威、吉利、長安、領克、WEY等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等都陸續推出PHEV車型。據高工電動車統計,2018年,各家上市PHEV車型達數十款,其中上汽大眾、長安福特、北京現代、北京奔馳、華晨寶馬等合資品牌紛紛推出了PHEV車型。
另外,進入推薦目錄PHEV車型較去年數量也明顯增多,其中第11批目錄中PHEV車型在新能源乘用車占比達到了40.5%。包括北京現代索納塔PHEV、廣汽本田世代PHEV、豐田卡羅拉PHEV等合資PHEV車型透過目錄出現在公眾視野。可見,一向主推油電混動的豐田和本田均不約而同轉向PHEV。
另一方面是,PHEV車型享受免購置稅、不限行、不限購等政策“福利”,并具備使用便利性、無續航擔憂等特征,消費者接受度較高。
PHEV既可以用純電模式進行城市內日常短途行駛,又可以在長途旅行中放心使用,滿足了消費者多元化的駕駛需求。此外,PHEV作為國家推廣的新能源車動力類型之一,在大部分地區享受免購置稅、不限行、不限購等政策“福利”,在“一號難求”的大城市及充電設施欠佳的二三線城市等也具備較大競爭力。
從消費者的接受程度考量,未來兩到三年內將會是接受程度較高的PHEV打頭陣。這從合資車企電動化腳步可以看出,大眾、寶馬等外資車企披露的2020年新能源規劃前期幾款均是PHEV,接下來才是純電動車型。
中汽協常務副會長董揚就曾表示,“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PHEV的確是有效選擇。一方面,PHEV技術較為成熟,成本增加相對較少且節能效果明顯;另一方面,PHEV產業化條件要求相對較低,不需要另建基礎設施。通過PHEV技術的推廣應用,還可以掌握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系統及零部件工程化技術,為純電動汽車發展奠定基礎?!?/p>
可見,隨著比亞迪、上汽、吉利、長城等自主品牌在PHEV市場持續發力,同時豐田、寶馬、奧迪、福特等外資車企強勢進入,未來兩到三年內,PHEV市場競爭將異常激烈,市場格局或將變更。
PHEV市場格局生變
截止到2018年11月,中國乘用車銷量已連續5個月銷量增速同比下滑,降至近7年來的“冰點”。在傳統車市場萎靡不振的大環境下,新能源車市場卻方興未艾,2018年新能源車累計突破100萬,吸引各大汽車巨頭加碼布局。
前11個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88.6萬輛,同比增長61.3%,超過2017年全年銷量總和。其中純電乘用車同比增長69.4%,插混乘用車同比增長147.7%。
隨著排放法規趨嚴及雙積分政策的實施,PHEV雖然新能源積分較少,但能明顯增加燃油積分,更多車企選擇PHEV作為緩解壓力的捷徑,加上城市限購的需求,及市場對PHEV偏好的自發需求,PHEV迎來了持續的高速發展。
目前國內PHEV市場,自主品牌汽車占據著優勢地位,比亞迪、上汽乘用車等企業占據著較大的市場份額。
乘聯會數據顯示,前11月PHEV車型銷量TOP10車型中,比亞迪與上汽乘用車5款車型進入并包攬前5名。具體來看,比亞迪秦、宋DM、唐三款車型排名依次為第一、第二和第四,比亞迪3款車型累計銷量107884輛獨占鰲頭,占比達48.34%。
合資品牌銷量最大的是華晨寶馬,寶馬530Le累計銷量10392輛,位列第6;寶馬X1PHEV累計銷量為5925輛。
除了領先的比亞迪、上汽,包括吉利、長城、長安、奇瑞、北汽等其他自主品牌對插混技術亦非常重視。如長城將插混車型作為其主要技術路徑,未來打算開放該領域平臺等。而此前一直專注于純電動領域的北汽,2018年也將積極推動“產品混動化”轉型,構建48V、HEV、PHEV、EV技術矩陣,并將于2019年投放首款PHEV產品。
以吉利為例,不僅在2017年推出了首款PHEV車型——帝豪PHEV,2018年還將推出吉利博瑞GE、吉利SX11、領克01PHEV等多款PHEV車型。其中5月底上市的吉利博瑞GEPHEV累計銷量超1萬輛、7月上市的領克01PHEV銷量也入選PHEV銷量TOP10榜單。另據吉利CEO安聰慧透露,吉利汽車將開始在旗下全新車型中采用插混技術。
自主品牌布局的同時,國際品牌也加速該領域車型的推進,又一波PHEV車型將在中國上市。
2018年來,據統計,除去此前提到的豐田、本田PHEV車型的發布和引入,包括上汽大眾、長安福特、北京現代、東風起亞、廣汽三菱三菱、上汽通用等諸多合資品牌均推出了PHEV車型,數量多達10余款,主要以中大型車<大型車為主。
車型涵蓋大眾途觀L430PHEV、大眾帕薩特PHEV、現代索塔納PHEV、通用凱迪拉克CT6、奔馳E300elPHEV、起亞K5PHEV等多款外資品牌明星車型。雷克薩斯ES、GS、NX、RX車型未來也有望推出PHEV車型。
需要指出的是,與自主品牌布局PHEV不同,外資品牌在用戶口碑、技術、產能三方面具備很大優勢。以豐田為例,其推出的卡羅拉PHEV就是基于在中國頗受追捧的卡羅拉燃油版本打造,背靠燃油版卡羅拉的用戶口碑,加上豐田汽車領域深厚的技術積累,能夠上綠牌的卡羅拉消費者也更易接受。此外,大部分自主品牌車型還在規劃中,合資品牌則走的較快,不僅多款PHEV車型上市,并在產能方面做了相關規劃。
GGII分析,外資品牌在PHEV領域技術實力更強,隨著大眾、通用、豐田等外資品牌的進入,PHEV領域的競爭激烈程度加劇,自主品牌在該領域的原有優勢地位和市場份額或被打破,競爭格局或很快出現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