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78次 | 2019年01月16日
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回收進展
1月11日,廣東省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產業聯盟成立大會暨2019年動力蓄電池梯級再生利用研討會在東莞舉行。
本次大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指導,廣東省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協會、比亞迪、光華科技、華友循環、中國鐵塔廣東省分公司、天樞新能源等單位聯合舉辦。
貴州省、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廣東省內部分地市工信主管部門領導,科研院校代表,企業代表,有關行業協會代表等約150人共同見證了本次產業聯盟的成立。
高工鋰電現場獲悉,廣東省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產業聯盟以產業共建、合作創新、互惠共贏為目標,旨在凝聚和整合聯盟成員間的力量,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管理和技術創新應用、標準規范建設、合作模式探索、評價和服務等,推動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資源化、規模化、高值化發展,促進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巡視員何榮指出,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長,即將面臨的是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報廢的“爆發期”,因此,加強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廣東省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電池回收利用產業聯盟在各方指導幫助下做好政府與企業的橋梁,發揮聯盟優勢,敢闖敢試,為推進試點建設摸索經驗,為廣東綠色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研討會上,對于動力蓄電池的梯次再生利用,中汽研、比亞迪、中國鐵塔、光華科技、華友循環等相關負責人也分別分享了對該領域的產業進程、企業經驗與研判觀點。
中汽研數據資源中心部長李龍輝表示,基于新能源汽車歷年產量和未來預測產量、電池質保年限、車輛運行工況等因素,預計2020年累計退役量達20萬噸(約25GWh),2025年累計退役量將超過78萬噸(約116GWh)。
但是,目前有過多的企業在布局動力電池回收市場,產能建設也面臨“大干快上”的局面,產能規劃建設已經遠超于電池退役量,因此未來大部分企業會面臨“吃不飽”的局面。
比亞迪電池事業群第二事業部NPS工廠廠長呂明海從安全性評估、充放電測試、電池組浮充壽命預測研究、電池組循環壽命預測研究、一致性研究、模組并串聯研究等方面介紹比亞迪在電池梯次循環利用方面的進展。
其中,安全性方面,經測試,比亞迪梯次電池在長期使用后,倍率性能和溫度性能沒有下降。同時,電池針刺/擠壓/過充/爐溫測試相對于初始狀態沒有下降,可以滿足長期應用的安全要求。
一致性方面,以48V/300AH電池為例,環境溫度25℃、0.33C3充電/0.33C3放點,靜置28天,保存率達98.24%。
中國鐵塔能源創新中心高級總監劉春華指出,通信基站具有小模塊、低電壓、高冗余、小電流、非移動的特點,是梯次電池的最佳應用場景之一。且相比于鉛酸電池,梯次電池在循環壽命、能量密度、高溫性能等方面具有優勢,經過重新檢測、篩選及重組,可用于其他對電池瞬時高功率輸出性能要求不高的領域。
他坦言,去年4-6月市場上的退役電池還是比較少的,各廠家也沒有梯次電池的生產經驗,規模水平以及技術水平也不達標。真正上量是從去年6月份開始,退役量開始上升,各企業的技術工藝流程也逐漸開始成熟,去年梯次電池的回收量在1.5GWh左右,達到了滿足15萬個基站的規模。
光華科技技術總監趙明表示,公司目前正在布局鋰電池器件級和材料級全生命周期技術,在提供高品質鋰輝石原料及高性能動力電池材料的同時,實施鋰電池智能梯級利用及回收利用。目前產品包括硫酸鎳、硫酸錳、硫酸鈷、三元前驅體、磷酸鐵、磷酸鐵鋰和磷酸錳鐵鋰等。
目前,公司具備了梯級利用和回收循環的核心技術能力,并成立了珠海中力新能源有限公司,2018年規劃30億投資建設20萬噸年處理能力梯級利用項目,首期2萬噸預計春節后可以完成試生產。
華友循環副總經理高威喬表示,依托于母公司華友鈷業在材料端的產業鏈布局,華友循環是該產業鏈條中廢舊動力電池再生利用的中堅板塊。目前,華友循環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處理產能達65000噸(電池包)/年以上。
高威喬也直言,目前動力電池回收還面臨諸多難題,如:回收市場亂象叢生,小、黑作坊仍然活躍;商業模式有待開發和創新,回收體系和網絡有待完善;拆解進程中不一樣類型電池制作和規劃技能呈現雜亂性;報廢汽車拆解企業屬于回收的重要一環,但目前責任和義務還不清楚……只有問題逐步解決,才能促進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