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03次 | 2019年06月17日
如何正確處理動力電池
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一直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命脈所在。伴隨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駛入高速發展軌道,動力電池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增長浪潮。核心技術、成本控制和投資規模成為動力電池發展的關鍵因素。同時,如何應對上游材料價格上漲,如何處理動力電池與環境的協調發展也直接影響著動力電池下一步發展趨勢。
2017年動力電池經歷了擴產、兼并、重組和強者更強的市場變化,整個動力電池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全球動力電池產業競爭格局正在重塑,行業洗牌加速。
近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的“中國(青海)鋰產業與動力電池國際高峰論壇”在青海西寧舉行。來自國內外業內千余人圍繞“推動鋰產業的協調發展”主題展開研討和交流。
水平提升競爭加劇
據統計,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總量超過全球份額的50%,2017年達到77.7萬臺,同比增長53.3%。據行業專家預測,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有望達到200萬臺,對應的動力電池需求量將達到88GWh。
我國動力電池技術水平快速提升,部分指標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超過了每公斤240Wh,規模化生產使得動力電池的成本也在迅速下降,電池的單體已經從2012年的5元/Wh降到了目前的1元/Wh左右。同時,鋰電池生產設備的自動化程度也在大幅度提高,一線企業的自動化率已經超過了65%,這對保障產品質量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我國動力電池市場出現供應緊張和產能過剩并存現象。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動力電池產能已經超過了200GWh,但總體產能利用率卻只有40%。市場兩極分化明顯,高端優質產品供不應求,低端產能銷售困難,呈現出結構性產能過剩,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黃世霖預測,動力電池產能過剩的情況可能會延續到2020年以后。
動力電池領域的競爭環境也從最初的粗放式競爭逐步邁向精細化角逐,伴隨市場競爭加劇,一些低門檻、技術落后的動力電池企業逐漸被淘汰出局,行業洗牌加速。數據顯示,中國動力電池配套企業已經從2015年的大約150家降到了2017年的100家左右,三分之一的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