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448次 | 2019年05月11日
本輪新能源補貼發175億 目前發放總量仍有巨大缺口
按照財政部等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等文件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委托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清算中心,開展了2015及以前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和2017年度、2018年度補助資金預撥審核工作。從結果看,2015年到2017年的申報20萬臺車發放補貼資金175.9億元,單臺平均8.7萬元。考慮到2015年到2017年的新能源車產量近170萬臺,需要補貼金額超越千億,目前發放總量仍有幾百億缺口,17年仍差一半的補貼資金,難以一時給付到位。
由于車市需要穩增長的良好資金保障,因此開展2017年-2018年的預撥補貼資金工作應該緩解企業的資金饑渴,讓有新能源車產銷的企業有補貼資金可以保證近期平穩生產,維持生存,確保新能源車18年產銷平穩增長的意義重大。
1、補貼目錄資金額度較高
目前看,此次共發放2015年到2017年共4批新能源車補貼,企業申報數量共20萬臺,實際審核補貼18.6萬臺,通過率93%。企業申報資金183.9億元,審核清算資金達到175.9億元,通過率達到96%,總體表現較好。
2、本輪補貼狀態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本次發放的是2015年到2017年的4批綜合性能源車補貼,補貼達到176億元。
我們統計的前期2016年和2017年的補貼數量達到52萬臺,補貼金額達到478億元,,加上此輪補貼的177億元,應該說總體補貼達到650億元。由于2015年的前期補貼數量并不清晰,加之前期有預補貼等因素,補貼額也是不低的,。這對新能源車發展帶來很大的促進作用。,而且這只是國家補貼地方補貼,應該說還有一部分的跟進,總體補貼促進很大,。
3、2016-2017年總體補貼進度
從2015年到2017年共生產170萬臺新能源車,目前統一到的申報數量達到72萬臺,專家組審定數量達到63萬臺,補貼金額,申報數量達到654億元。
2016年的新能源車補貼次數較多,目前看到是4輪補貼,前三輪補貼都是補貼,第1批申報和第2批申報的組合。此次發放有一部分是2018年8月發布的第3批的補充申報的補貼。
由于2015年的補貼,沒有整理到完整數據,按照推算應該說達到400億以上水平,因此2015年到2017年,發放補貼應該達到1000億元,這對新能源車發展起到很大促進作用,。
4、2015-2017年補貼結構
由于新能源車有運營里程的要求,新能源汽車的私人消費購買補貼發放較早,第1批補貼一般是私人乘用車購買占比較高,比如2016年第1批和2017年的第1批乘用車的數量占比都達到95%左右。但隨后由于,客車基本是公交客車,運營里程比較容易實現,因此從第2批開始的客車補貼一般都相對較強,例如2016年的第2批和第3批補貼發放至的客車比例都達到數量的50%以上和金額的90%以上,這樣導致運營類的乘用車表現特別差,嚴重不利于乘用車廠家的資金運行。
2016年的新能源車補貼發放534億元,其中客車占到400億元,近80%比例,而乘用車只有100億元,專用車車也只能拿到15億元,因此新能新能源車補貼以客車為獲利最大的特征。
相信隨著2017年的后續補貼的發放,客車補貼又會占到極高的比例,從這說到運營里程等,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嚴格限制,專用車由于自身問題多尤其倍感艱難。
5、2015-2017年未通過補貼的車型結構
目前看未通過補貼的車型中車居多,17年的此次發布的,利息補貼沒有通過,達到7700輛,到終審時有5000輛沒有通過。而客車和專用車沒有通過補貼的比例相對較低,這是因為客車和專用車的技術改變較慢,容易保持產品設計的相對穩定性,。
6、未獲批問題多元化
目前看的申報補貼車型文體多元化,主要是未接入國家監管平臺為主,這也是強化監管下的企業問題,而填報目錄批次有誤應該是很可惜的,畢竟批次的混淆是很容易檢查出現來的。
而產品與與公告參數不一致應該是比較頭疼的問題,企業產品的改進等都需要合理的修正公告。國家應該改善對車輛參數的管理,部分參數指標應該允許在一定范圍內自主調整改進,而不用重新申報目錄。由于前期16年的的目錄發布不穩定,長期不發目錄,因此導致企業不得不冒險自主改變車型的參數和配套廠家,由此導致補貼受損,很可惜。
以上為各企業的匯總的終審的車型未拿補貼的車型原因簡化匯總。北汽微客此次的核減21輛,其中3輛電量測試衰減超過20%,18輛現場核查時企業未提供,無法判定其是否符合相關要求。中國重汽集團濟南豪沃客車有限公司JK6806GBEV核減1輛,測試車輛電量衰減超過20%。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純電動貨車核減75輛,測試車輛電量衰減平均超過20%。一般而言,電動車電池在使用的第一年的衰減量比較大,在8%左右,在隨后的2-3年將會衰減4%,5-6年將逐年衰減1%,因此用車的前兩年時電動車電池容量衰減最明顯的時期。由于電池衰減20%屬于可以更換的淘汰水平,這是國家保修政策的規定,因此此次的20%以上不給補貼也是合理的政策。
7、企業情況分析
此次的補貼主要是乘用車為主,這也是乘用車企業在2017年第一批的私人銷售占比較高的特征,因此表現良好。
放這張圖是看16年的對比,補貼看的河南宇通客車和比亞迪、中通、安凱、進率等客車企業表現優秀,補貼獲取較高。
北汽新能源、吉利、奇瑞等拿補貼進度很慢,2016年補貼政策對自主乘用車不利。2017年的第一批乘用車稍快,但隨后客車又會抓緊跟上。
8、2017-2018年預撥補貼的政策很好
近兩年乘用車企業銷售的車型面向私家車的較多,形成較好的消費引導效果,因此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的補貼獲取效果很好。奇瑞、吉利、江淮、眾泰等也是表現很好的。
上一篇:我國軟包電池企業“出海”